城市报讯(通讯员 杨坚 林愉杰)7月29日晨,新宁县金石镇夫夷江畔的放生阁,一对年轻夫妇携子将一桶鱼苗放入河中,望着那一条条小魚欢快地游入深水处,年轻夫妇与儿子一脸的欣慰。“自放生阁修缮以来,经常有市民携家人到这里放生。”新宁县文物局负责人介绍。 放生阁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建于明代,为楼阁式庭院建筑,总体布局呈长方形,主体建筑群平面为不对称布局形式,坐西朝东,主体筑牌楼式封火山墙,挺拔翘角,古朴典雅,别具一格,一直是人们开展放生善举的重要场所,一度曾破损严重,萧条落没。2020年,新宁县文物部门投资对严重损毁的“放生阁”,在原址上进行恢复修缮,以还原貌。 新宁历史悠久,底蕴丰厚,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12处。近年来,新宁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,大力整合省、市、县项目资金,投入3000多万元,先后修缮了刘氏宗祠、放生阁、西村坊、刘长佑墓、千秋寨等20余处省、市、县各级各类文保单位。通过积极探索文物保护与全域旅游、乡村振兴融合发展,先后打造了以文物为核心单元的人文历史、红色革命、农耕文化等文化旅游精品线路5条,全县可开放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(次)。刘氏宗祠的楚勇文化展已成为崀山网红打卡地,展示红色革命的宛氏宗祠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是不可多得的研学基地,放生阁先后举办了两届中国书院文化研究座谈会,吸引了大量海内外书院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1年到新宁游客人流量高达1000万人(次)。 |